綜藝天后利菁在老公陪同下,今(11)日下午2點現身內湖區新明路投票,好友沈玉琳夫婦數分鐘後也出現在同一投票所,兩人碰面沈玉琳也不忘打趣說:「這一區我把它定義成台灣的比佛利山莊,因為都住明星跟藝人,大家都搬來這邊住。」而利菁更透露自己是選舉「首投族」,也不忘跟曾參選國大代表卻落敗的爸爸道歉,「我真的要跟我爸爸說對不起,上次他選國大代表,結果以200票落選,他也沒有怪我。」身為首投族的利菁,昨天特別提早就寢,就怕錯過投票時間;另外為避免不小心觸法,就連服裝都特別精心挑選了一件袖長不見手掌的毛衣,「我習慣跟人打招呼都會比YA,所以今天我傳了袖子這麼長的衣服,手都不會被看到。」透露昨晚還特別找了朋友傳授她選票折法,避免不小心成為廢票。這次2人投票過程僅花費不到5分鐘的時間就完成,沈玉琳投完後也大讚安排得宜,表示稍晚已約了詹惟中、郭彥均等10多名星友,5點在自家看開票,「就當是世足賽,到了今天晚上,要發揮民主的風度,不管你喜歡討厭的,就有一個人會當選,我們就全力支持。」一旁的利菁也補充:「Love & Peace,民主的定義就是這個樣子,塵埃落定就大家都是好朋友,不要再有分裂了。」沈玉琳又接著說:「這段時間很多人在網路上造了很多口業,明天開始修身養性還來得及!」要大家回歸正常生活,利菁則不忘虧沈玉琳,「你越來越有李敖的fu。」笑翻眾人。更多 CTWANT 報導女星癌細胞擴散全身!「眼失明鼻流膿水」仍堅強微笑...留最美身影獨/女星沒投票遭轟「不是民主表現」 經紀人出面說明還是走了!「血癌鬥士」撐不到開票結束…上午病逝


zjnojj815137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Jack Huang/The World 2.0這一天的瑞典語課堂上,我們進行著每週一次的新聞討論。那份 2019 年的第一期週報上,列出了瑞典年度的三大新單字(註一):Flossa(註二)、Nätläkare(註三)與 Flygskam。 2018 的年度代表字,反映氣候變遷 Flygskam 是由 Flyg(飛機)與 skam(羞耻)這兩個單字所組成,意思是:搭乘飛機的人,為此行為所造成的環境汙染感到羞恥、慚愧,因為飛機飛行時,排放的大量汙染物影響了環境、加劇了全球暖化的趨勢。 Flygskam 這一個單字,讓當天課堂上的討論,圍繞在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的話題。瑞典語老師是一位 50 多歲的女士,有著瑞典人平靜的性格,然而當她提到去年瑞典的夏天,突然以誇張的表情與肢體動作說著:「如果我能選出一個瑞典單字代表 2018 年,那肯定是 svettig(出汗的)!」 2018 年的夏天是個極端酷暑,全球多處皆出現罕見的高溫。位於北歐的瑞典,夏季的平均溫度約為攝氏 23 度左右,是個相對舒爽宜人的避暑國家。 但是去年夏天,卻多次出現了超過攝氏 30 度的高溫。罕見的高溫與缺少雨水的情況下,7 月份陸續發生多起的森林大火,也因森林大火在瑞典不常見,消防人力與設備的使用又到達極限,最終在德國、法國與義大利等國家的支援協助下,才完成了空中的滅火任務──這樣的夏天,讓瑞典人印象深刻。或許也因為這一個夏天,讓瑞典人更加重視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的問題,進而出現了 Flygskam 這個新的單字,也讓老師一語道盡了當時的瑞典天氣有多麼炎熱。瑞典女孩的全球倡議,正在發酵 在瑞典,現在若是提到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的相關議題,人們立刻會聯想到一名 16 歲的瑞典女孩 Greta Thunberg。 Greta Thunberg 在去年暑假結束後,開始了她的 ” Skolstrejk för klimatet “(School strike for climate)活動,為氣候的罷課抗議。Greta Thunberg 認為政治人物為棘手的全球暖化問題做得太少、成年人應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遷,才能保護孩子們的未來。 因此,她每天出門不是到學校上課,而是在瑞典議會外頭進行抗議。她的訴求為:瑞典政府應根據 2015 年聯合國氣候峰會通過的《巴黎協定》減少碳排放量。Greta Thunberg 認為目前沒有投票權的她,只有進行這樣的抗議行為,她的聲音才能被聽見;而她原先的計畫是罷課抗議會在 9 月份的瑞典國會選舉結束後停止,不過在大選結束後,她決定每週五仍繼續進行罷課抗議。 Greta Thunberg 的 Skolstrejk för klimatet 罷課抗議行為,開始得到許多關注,在瑞典,有人與她一同進行抗議,而在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荷蘭、德國、芬蘭、丹麥與日本等世界各國的學生,也因此開始了各種正視氣候變遷議題的抗議活動,” Fridays for Future ” 已成為全球性的抗議活動,超過兩萬名學生響應。然而,也有人認為 Greta Thunberg 的罷課行為不妥,對此,Greta Thunber 回應:「如果都沒有未來了,為什麼我還要去學校上課呢?」 「人們告訴我,我應該去學校上課,學習真相事實、學習如何成為一名氣候科學家,但是,當政治家和整個社會忽視受過最多教育的氣候科學家所提供的、最重要的數據和真相時,為什麼我要去學校學習呢?」 Greta Thunberg 的罷課抗議行為,使得氣候變遷議題不斷在新聞畫面與報章雜誌上出現,她要督促政府有所作為。 去年 12月於波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 24 次締約方會議,Greta Thunberg 受邀出席並在大會上發表演說;除此之外,Greta Thunberg 更是 2018 年時代雜誌評選出年度最具影響力的25位青少年之一。 你心目中,想給下一代的孩子們「一個好的未來」是什麼模樣?是衣食無缺的無慮生活與最好的教育環境吧!可是或許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能夠自在呼吸新鮮空氣、不需擔心異常氣候的發生、海平面的上升或是糧食短缺的生存環境。主圖 Photo Credit:(Greta Thunberg 於瑞典議會外抗議)Greta Thunberg Instagram 註一:每年都有新的瑞典單字出現,有時是來自於英語。年度新單字常與時事相關,更多的 2018 年年度新單字請見此連結。註二:Flossa 為一個舞蹈動作,是電腦遊戲 Fortnite 中的勝利之舞。註三:Nätläkare 是透過網路視訊與病患聯繫、進行診斷的醫生。※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如果沒有未來,我為何還要上學?」──16 歲瑞典女孩的罷課行動》,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關聯閱讀】 災難的悖論:「故意」生產過剩、撈空你的漁場再給點「補助」──「我們的繁榮生活,是踩在窮人的肩膀上」 幸福,其實真的不貴!──從氣候變遷到消費習慣,一個旅歐台灣人的反思作者簡介: 臺北人,解剖學及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畢業。人生的夢想是開設一家玻璃屋花藝店。2017 年的初夏飛往瑞典定居。學習瑞典語 15 個月並持續努力中,很享受閱讀瑞典語讀物時,腦子裡翻閱搜尋或猜測相對的中文、英文單字的過程。希望透過瑞典語深入了解更多的北歐文化。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zjnojj815137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黃啟菱如何養出愛學習的孩子?《未來Family》採訪多位專家,彙整出六個DON’Ts & DOs。人類對外在世界的好奇心與探索慾望,與生俱來,而這正是學習動機的根源。父母的角色,若能像個園丁,以陪伴、滋養的原則與態度,呵護孩子最純淨的學習動機,便能使其萌芽茁壯。研究指出,父母「太控制」或「太放任」,都會傷害孩子的學習動機。想養好孩子的學習胃口,得要父母巧妙拿捏,還要從小開始,把握小學三年級以前的黃金時期。《未來Family》採訪多位專家,彙整出六個DON’Ts&Dos。1. DON’Ts常常禁止孩子,不讓孩子嘗試,害怕孩子犯錯DOs多放手、少限制,讓孩子在探索中滿足好奇心、累積成就感呵護孩子的學習動機,從小就能開始。「一歲多的孩子,愛練習走路、想自己吃飯,父母是願意讓孩子嘗試、提供安全環境,還是擔心孩子受傷、怕麻煩,直接禁止?這其實就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動機,」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劉政宏說。他以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論來說明:兩歲到三歲孩子的發展任務與危機,分別是「自主行動」與「羞怯懷疑」;四歲到六歲是「自動自發」與「退縮愧疚」;六歲到十一歲是「勤奮進取」與「自貶自卑」。也就是說,這段期間,其實大致上就能看出孩子是主動、有自信的,還是退懼畏縮的。未經「打壓」的孩子,大多對新鮮事物躍躍欲試。父母較好的基本態度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多探索、多嘗試。劉政宏提醒:「孩子做不好就當練習,做得好則會有成就感,在這些成就感的累積中,孩子就會有自信。」2. DON’Ts把孩子的行程排滿滿,讓孩子變成忙碌的小孩DOs小孩需要有自主遊戲或運動時間。研究指出,這是達到心流經驗最好的途徑心理師楊文麗的女兒Louisa,自學多年後,錄取溫哥華排名世界前十名的VFS(Vancouver Film School),且獲得全額獎學金。曾有人問Louisa:「怎麼樣才能教出像你這樣熱愛學習的孩子?」她答:「多給我們一點時間。」人原本就有驅力認識周遭環境。楊文麗說,多元探索是學習動機萌發的重要基礎,大人如果安排太多、太滿的課程,孩子反而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愛做什麼,甚至會學習倦怠。不妨把時間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想想:如果不補習、不玩手機,自己還想玩什麼?或是讓孩子多運動,奠定身心健康的基礎。父母試著「留白」,好處還不少。研究指出,孩子需要有自主遊戲或運動時間,這是達到心流經驗(flow)最好的途徑,不僅能觸發學習動機,也有助於發現天賦。孩子也能在這過程中學習專注;六歲時的孩子約可專注十五分鐘,九歲約二十分鐘,十二歲時可達三十分鐘。要注意的是,研究也證實,學齡前無法專注的孩子,長大也不會改善太多。3. DON’Ts習慣性的誇讚孩子「好棒」,或太常用獎賞驅動孩子學習DOs孩子做好時,別太錦上添花,孩子自有內在成就感,但孩子做不好時,務必雪中送炭;獎賞是點綴,別成為常態現代父母常會隨口誇讚孩子,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李宜玫說,孩子做好一件事情時,內在會有「勝任感」,這是種自然純粹的喜悅;此時父母如果說出「你真是小天才」「媽媽好喜歡你這樣喔」這類外在評價,可能扭曲孩子成功的快感,「孩子可能擔心自己未來表現不再小天才、不再被媽媽喜歡。」比較好的做法是,孩子成功時,父母「分享孩子的榮耀」即可,不用過多誇讚,以免打亂孩子內在的成長機制。李宜玫也提醒,不用錦上添花,但要雪中送炭,孩子表現不好時,多肯定孩子的努力與付出。另外常見父母給「獎勵」、希望增強孩子的學習動機。曾有個心理學研究,將一群愛畫畫的幼兒園孩子分為三組,第一組在畫畫前就告知有獎品;第二組事前不知道有獎品、意外得到;第三組沒有獎品。結果發現,第一組的孩子比其他兩組,較少繼續或主動畫圖。李宜玫說,這顯示,有獎勵時,可能會讓孩子關注在獎勵上,反而忽略了原本內在的興趣、好奇心或成就感。「父母可以適時獎賞孩子『努力的過程』,當成學習的點,但如果變常態,『每次』都要獎勵,容易扭曲學習的意義,甚至讓獎勵變成學習的目的,」李宜玫說,要小心別讓孩子變成有紅蘿蔔掛在眼前時、才願意前進。4. DON’Ts沒有陪伴與支持,就希望孩子自動自發愛學習DOs自律不能當上天給的禮物,家長要陪練;小三前教方法、小三後學放手「爸爸媽媽都在滑手機、看電視,然後期盼孩子自動自發讀書,這有可能嗎?」彰化縣聯興國小教師蔣珮琪直言,學習態度與學習動機交互相關,而這需要親師攜手。陪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小開始。因為從實務上觀察,「小學三年級就開始有孩子放棄學習了。主要是因為,小一、小二時功課還不太難,多數孩子都hold得住;但小三開始有社會、自然、英文等更多科目,數學也變難,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很容易挫折,」蔣珮琪提醒。劉政宏曾透過研究發現,「執行意志」是學習動機的重要關鍵。他建議,家長要多陪伴孩子、「不能把自律當成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最好從小一開始就給孩子一些學習鷹架,「例如可以在學完一課之後,自己考自己,看看有沒有不足的地方,或是練習掌握文章架構,練習做筆記等等。」最重要的是,要養成孩子「該做的事就要做」的習慣,先面對了,做了,做完,再慢慢練習做好。劉政宏說,如果從小這樣做,到了中年級時,父母要開始學放手,讓孩子慢慢從他律變成自律,無痛轉換。5. DON’Ts考試考不好就焦慮,只會要孩子更努力,或直接放棄DOs好好的「歸因」,陪伴孩子找到學習策略當孩子遭遇學習挫折,例如考試考不好時,「有些爸媽會罵或唸,叫孩子多認真、更努力,也有人就放任、認為反正孩子就這樣了。這會減損學習動機,特別是當孩子有弱勢科目,不知如何學習、需要支持時,」蔣珮琪說。李宜玫表示,通常在成功或失敗的時候,人都會自我「歸因」,「孩子考試考不好時,也會有自己的歸因,大人最好先閉嘴,聽聽孩子怎麼說,或許孩子覺得自己努力不夠、已在反省了,或就是考試時太粗心大意,以後要留心點等,如果孩子已有自己的歸因,接納就好。」如果孩子自己沒有歸因,李宜玫提醒,大人別只用「努力」或「能力」來歸因,「有時候其實是孩子不知道怎麼學,是學習策略的問題。但『策略』歸因是一般人比較難直接想到的,不妨陪著孩子想想看,能不能試試不同的學習方式。例如若大人說的他聽不懂,也許可以看網路上的教學影片、或跟同學討論請教等,轉個彎,學習有很多條路。」6. DON’Ts一直跟他人比成績,甚至流露出「別人比較聰明」的態度DOs自己跟自己比,養成孩子的成長心態人難免在意成績,但如果父母一直太在意成績,甚至常跟別人比較成績、流露出「別人比較好」的態度時,容易讓孩子挫敗。「有些孩子甚至在十歲左右,就開始有『我某科就是爛,做再多也沒用』的心態,」李宜玫提醒父母,不可不慎。教育心理學中,有「能力增長觀」跟「能力實存觀」。劉政宏說,前者是「成長心態」,認為「我努力就會變好」,後者則是「定型心態」,認為「努力了也不會改變」。孩子會抱持著哪種觀點,其實受大人影響很深,如果大人常說:「某人就是天才才考那麼好」「這題就是聰明的人才會」,孩子當然容易有定型心態。比較好的做法是,讓孩子自己跟自己比,盡量養成成長心態。最後,李宜玫提醒,在我們的文化中,家長難免期待孩子好,「這很根深柢固,甚至有些虎爸虎媽,像個馴獸師,已經設定好孩子的樣貌,鞭策孩子往那個樣子走,這會傷害學習動機。比較好的狀況是像園丁,給孩子陪伴與滋養,讓大人、小孩在家庭中各有成長。」


zjnojj815137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年洪仲丘案,洪慈庸以戴口罩「洪姊姊」的形象深植人心,後來一步從政治素人踏入政壇,代表時代力量參選立委。不過,在順利當選立委後,卻又在去年爆發的時代力量路線之爭中,與林昶佐先後退黨,以無黨籍的身分繼續力博立委連任,在與民進黨合作。總統蔡英文也支持的情況下,最後洪慈庸以極小票數落敗,無法連任立委。最後,在與楊瓊瓔廝殺到最後一刻下,洪慈庸以極小的票數落敗,由於台北市長柯文哲所屬的台灣民眾黨推出的張睿倉拿下1萬多票成為關鍵因子,也成為洪慈庸落敗的關鍵因素。在2013年7月時,義務役士官洪仲丘因遭部隊內的長官霸凌虐待,不幸在退伍前兩日死亡,當時在高雄市遠綠科技公司擔任專員的洪慈庸,一肩扛起責任,為了替弟發聲,被迫登上媒體版面,並且作為洪家對外發言的主要窗口。當時讓外界印象深刻的就是「洪姊姊」戴著口罩,面對各種狀況,即便是大陣仗的媒體,總是口條清晰、論述邏輯明確。而到了上屆立委選舉時,在擔任洪仲丘案義務律師的邱顯智、時任時代力量建黨工程隊總隊長林昶佐的力邀下,洪慈庸也正式踏入政治圈,代表時代力量參選立委,時任台中市長林佳龍也親自擔任競總主委,表達力挺的態度。有趣的是,當時因為林佳龍與民進黨內派系新潮流在地方上的微妙關係,也有其他民進黨台中立委對於林佳龍全力相挺洪慈庸感到不滿,出現不少微詞。2016年,立委選舉的開票結果,洪慈庸代表時代力量參選台中第3選區的立委,最後以政治素人擊退國民黨籍四連霸立委楊瓊瓔,以1萬5千多票勝出,順利當選立委。2016年,洪慈庸(見圖)代表時代力量參選立委,擊退國民黨籍四連霸立委楊瓊瓔。(資料照,蔡親傑攝)而經過4年後,洪慈庸退出時代力量,一樣由林佳龍擔任競總主委助洪慈庸操盤,也同樣再度面臨楊瓊瓔捲土而來的挑戰。這次的勝負除了是對於洪慈庸在這4年立委表現的考驗外,也是象徵與時代力量分道揚鑣的她,能否持續發揮影響力,繼續連任立委。從上班族變成立委 標籤攻擊沒少過從2013年洪案發生至今,洪慈庸從一個上班族成為一名立委,一般人再日常不過的生活小事,都被大眾所檢驗,像是談戀愛、結婚生子,都要公開在鎂光燈之下,一舉一動都在外界的關注之下。因此,在擔任立委的這幾年,各種標籤攻擊從沒少過,不只不斷遭到質疑是「踩著弟弟的屍體往上爬」,或挨轟未參加特定軍冤活動是無情無義,還有軍冤家屬曾到時代力量黨團外灑冥紙抗議她未積極關注軍冤案。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去年幫對手楊瓊瓔站台時,甚至酸洪慈庸在立委任職期間是「忙著結婚生子」,最後是在各方抨擊下,郭台銘親上火線發聲明承認失言,並道歉滅火。對立委工作全力以赴面對外界的各種貼標籤與質疑,洪慈庸也以表現回擊,包括力推《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修正案修正通過,讓軍人可循正常管道離開軍隊外,也多次獲得評鑑為優秀立委。甚至,連懷孕期間也參與委員會質詢、產前還跟著立法院的考察行程,產後也沒有坐滿法定產假的時限便復工,繼續回到立法院上班,就是要證明她對於立委的工作是全力以赴。立委洪慈庸(見圖)懷孕期間也積極跑委員會質詢、跟著立法院的考察行程。(資料照,取自洪慈庸臉書)面對這次的選舉結果出爐後,洪慈庸未來是否能夠繼續堅持個人信念、理想,同時代表年輕人發聲,外界也都會持續關注著。更多風傳媒報導相關報導》 柯文哲指停止造勢是行政優勢 賴清德:若要算計,國人不會支持相關報導》 台灣成「查水表共和國」?國民黨爆警政署公文給績效壓力


zjnojj815137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簡立欣╱專訪】律師童文薰先讀完蔡英文中文升等期刊,又讀完蔡英文國圖版論文,發現兩者內容完全一樣,連註釋都沒動;這樣的「自我抄襲、一魚多吃」嚴重違反學術倫理,總統府至今仍未說明。此外,童文薰還讀了蔡指導的數十位碩博士生論文,發現他們從未引述蔡英文博士論文,這也形成童文薰認為「蔡壓根就沒寫完博士論文」的心證。童文薰說,她9月初開始關注此事,先去找7月教育部高教司拿出來的power point,按教育部說法順藤摸瓜,在各圖書館找到蔡英文1983年6月和12月《政大法學評論》2份中文升等論文,及政大1989年幫蔡出版的專書,除發現蔡中文升等論文品質很差,且當時已自稱博士;但蔡說自己1983年10月口試、1984年3月拿到學位,等於「預支」博士,「這很可怕,非常不誠實!之前對總統感覺模糊、有距離,發現『總統說謊』時,就像鏡子打破,距離不見了、崩潰掉了,高高在上的總統瞬間變醜小鴨。」9月27日國圖版論文開放下載,童文薰整晚沒睡全部看完,她核對中文期刊和英文論文,發現除有些微調是,中文期刊單篇有寫個小結論,其他完全一樣,連註釋都一樣。童說,至今只有台大經濟系主任林明仁出面表示「論文重複發表屬慣例」,但總統府從未承認蔡的英文論文早有完整中文版本。童說,9月底她還不確定蔡沒寫完論文,只知道蔡拿出的證據非完成稿:「我想,第一個看過蔡論文的人應該是她回台教的學生,一個剛剛學成回國的教授,學生的論文應也是相同方向;花花轎子人抬人,學生引用愈多,老師學術價值愈高。」童找出蔡幾十個指導學生的論文,發現蔡的學生無論哪個時期,都沒引用蔡的英文博士論文,全都引用中文期刊。此時童文薰已形成心證,確認蔡從來沒有那本定稿的、藍皮的博士論文。


zjnojj815137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刷牙這回事,大概各位讀者朋友都是從小到大、每天兩次的去做,也能以熟能生巧來形容了吧。但為什麼有的時候去看牙醫,還是會被指刷得不好呢?那就可能是你偷懶了、忘記了,更重要的,是一般人根本不會知道自己是不是刷得乾淨。高露潔在 CES 2020 上推出了一款內建感應器的 Plaqless Pro 電動牙刷,是要讓你能知道牙齒上還有沒有細菌,不乾淨就刷到乾淨為止吧!顧名思義,Plaqless Pro 就是要清除牙上的牙菌膜,高露潔透過在牙刷刷毛下方加入光學感應器,以藍光 LED 照到牙肉、牙齒,如果有牙菌膜就會反射紅色波長,牙刷就能知道是否乾淨。如果還是有菌的話,牙刷上的光環會亮起藍色示意;白色就是足夠乾淨了。就如近代的高階電動牙刷一樣,Plaqless Pro 有其專屬的充電底座,充滿電後的續航力可達 2 星期,其實也能直接帶去外遊使用了。而且 Plaqless Pro 也同樣支援手機應用,會記錄和分析使用者的刷牙習慣,像是哪個地方比較容易漏掉。這款預計在今年第二季尾上下於美國推出的 Plaqless Pro 牙刷,估計定價可是高達 300 美元!幸好會定期更換的刷頭部分就是開個能穿透藍光的部分,所以會經常消耗的部分大概也不會要那麼貴。是說,如果這牙刷能幫忙提升口腔健康,減少去看牙醫的需要,那這投資也是划算吧。


zjnojj815137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中國一帶一路基礎建設計畫中,國營企業(國企)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不管是中國國際港灣公司、中國鐵道建設公司、中國交通建設公司等,皆反映中國現代化基礎建設的實力。中國國企就像歷史中的東印度公司,不管是荷屬、法屬或英屬東印度公司,背後都有國家力量在支持,並鼓勵前往亞洲市場。這些東印度公司必須先佔領某地做為根據地,然後將在地產品送往母國,且仰賴母國在地市場消費,公司利益完全依賴貿易間的價差。除了香料、茶葉外,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印度與南亞地區的紡織品和棉花。這些來自印度的棉織產品,不僅顏色鮮豔,價格也十分便宜,很快就成為歐洲消費者的新寵,但卻意外地嚴重衝擊到歐陸本地傳統的毛織品、絲織品的銷量。這類貿易方式是母國透過東印度公司與殖民國之間產品貿易的連結,東印度公司是南美洲「依賴理論」(dependent theory )「跨國公司」(Multinational Company,MNC)的前身,透過國家、在地菁英聯手把這些被殖民國家剝削而得的利益輸送到母國去。東印度公司將殖民地所生產的香料、茶葉或利用廉價勞動力,壓榨殖民國的經濟利益往母國輸入,若對比當代商業模式,在某些程度上,東印度公司只是母國企業對外尋求低價產品的採購貿易商。東印度公司是國家有計畫扶持的跨國公司,不僅有自己的軍隊搶占或控制原物料生產地,也透過商業與政治力侵入各國進行殖民,以攫取最大的經濟利益,並將原物料與資源送回母國。一帶一路的中國國企則是透過金援方式進行基礎建設,鼓勵吸納沿途各國的獨家產品,但這些在地產品有多少是中國國內市場所不能取代,必須通過修橋造路的基礎建設來獲得?還是基於輸出剩餘產能,試圖將找尋「在地特產」給合理化?中國國企與東印度公司之間最大的差異是國企不需要採購商品進口到國內,不仰賴國內市場消費,不賺取價差,也不連結母國與殖民國產品貿易的往來,但神奇的是中國國企卻可以獨立且成功地運作。不管是從中國運送建設機具與工作人員,或是透過交通建設創造出更多新的城市聚落,然後吸引更多的中國人來到當地投資與置產。這些交通基礎建設,不僅是受到在地國政府的重視,獲得在地菁英支持,也將成為執政者連任的重要「政績」,甚至這些基礎建設計劃逐步地影響到沿線國家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預期中國國企未來可能會面臨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當中國國內經濟成長力度逐漸衰退,或是中共中央面臨重大的政治變革時,在海外的國企沒有辦法獲得更多來自國內奧援時,在海外的國企是否會跟之前的東印度公司一樣,突然消失在歷史的舞台?第二種可能是專門為某些特殊階級利益或攫取某種原物料,具有買辦特質的國企,這些國企憑藉著專業技術或特許利基成為不可被替代的專業型買辦企業,其經營的項目,在政治與領地上又更像是一種新型態的「租借」,可以獨立存在該國的平行空間裡。第三種可能是在有些國企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獨立運作,無須借助中共中央的支援,這些國企光靠基礎建設和港區的開發計畫就足以維持,或與當地企業組成「合資」跨國公司,既然是合資企業,自然就不用太理會來自母國的指令。第四種可能的是有些國企獲得更多特許權力與利益,隨著全面性的擴展基礎建設時,國企也滲透全國展現實質的影響力。就像是成吉思汗的汗國一樣,隨著基礎建設的進行直接穿刺進入到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形成為一個特殊形態的中國式汗國,所穿越之處因交通建設開發而形成新興商區聚落而永久存在,不再由中共中央所掌握,甚至有可能成為蓬勃發展的企業式汗國。2018年美中貿易大戰期間估計已有廿六家上市公司由「民企」轉為「國企」,出現多數股權轉由國有資本掌握的窘境,即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之前分別在東北三省和浙江考察時,提到中國民營和國營企業的發展時,特別澄清中共中央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保護」非公有經濟發展,但已被視為是對近期中國「國進民退」 恐慌的一個「策略性回應」。但是,在這股「國進民退」浪潮下,中共中央會放任在海外從事基礎建設的國企,讓他們日益壯大直到無法掌控?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zjnojj815137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本屆大選小黨出頭,民眾黨繳出亮麗成績單,拿下158萬8806張選票、11.2%得票率,成為國會第三大黨。初試啼聲就繳出佳績,主席柯文哲晚間就在臉書上發文,希望在藍綠夾殺的環境下,一起突圍,共同努力讓台灣的政治文化能夠有所改變。民眾黨政黨票拿下超過十個百分比,順利搶下五席國會立委,包含前勞動局長賴香伶、柯文哲心腹蔡壁如等人皆通過門檻。柯文哲稍早就在臉書上發文,以「謝謝民眾、謝謝台灣」為標題,洋洋灑灑地寫下了他的感想,全文如下:成立至今才不到五個月,我們這些候選人,因理念而選擇站在一起,在藍綠夾殺的環境下,一起突圍,共同努力讓台灣的政治文化能夠有所改變。 今天,我們在政黨票獲得158萬票,拿下5席不分區立委的成績,非常不容易,非常感謝所有熱情的支持者,以及民眾黨的候選人們。 我說過,要走的快,一個人走;要走的遠,必須一群人走,我要特別感謝這些民眾黨的區域與不分區候選人,替民眾黨勇敢的打頭陣,你們都是民眾黨的生力軍。 我也要感謝台灣人民對我們民眾黨的期望與支持。過去20年來藍綠輪流執政,國家停滯不前,民眾的生活沒有改變,所以台灣社會必須要超越藍綠,才能繼續前進。台灣民眾黨就是人民在藍綠之外,有一個新的選擇。 台灣民眾黨,以台灣為名,以民眾為本,以台灣為名的真義是,多元是台灣社會的特色,我們希望可以發揮這個多元的優點,而不是因為多元而內鬥、內耗。我們會高舉國家治理的大旗,解決藍綠都無法解決的問題。 這次我們進軍國會,已經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未來我們一定會成為一個最強大的監督者,替民眾嚴格把關,也把我們在台北成功的治理經驗,及建立的新政治文化,從台北帶到國會,影響中央政府,再擴散到台灣全國! 選戰已經告一段落,真心希望明天之後,國家可以趕快恢復正常,政務可以回到正軌,希望執政者可以以蒼生為念,開始好好面對解決人民生活上的問題,還有國家面臨的發展困境。 我也要再次的呼籲,今天台灣的主體性,民主自由的核心價值,基本上都已確立,我們不需要再自己的同胞之中再分敵我,我們都熱愛台灣這片土地,珍惜我們現在的民主制度與生活方式,就算我們有不同的過去,但有共同的現在,更要一起走向共同的未來。 因此,共融社會,國家治理,就是台灣民眾黨未來政策的兩大主軸。 面對未來的國會新生態,我們民眾黨還是維持一樣的立場,以理性務實的態度與其他政黨合作,只要是議題是對國家有利,對人民有利,不論是藍綠兩大黨或是其他的小黨,我們都可以一起來推動。 我常常講,希望有我們,台灣可以變得更好,希望有台灣民眾黨加入台灣政治,台灣可以變得更好,謝謝大家!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勝選仍謙虛!陳柏惟盼與顏寬恆請益:真正自由不是讓你落選韓國瑜雪崩式慘敗!瓊瑤24字道心境:英雄屹立不倒蔡英文連任/黃之鋒:願,今天台灣,明天香港吳斯懷當選了!2020不分區立委完整名單一次看


zjnojj815137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裴璐/台北報導林予晞在TVBS《天堂的微笑》演技大爆發,劇中她罹患惡性腦瘤,但仍發揮母性堅強,賣力地保護腹中孩子,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最新一集她緊急送醫剖腹產,躺在冰冷手術台上,林予晞說:「一切都太真實,我全身忍不住一直發抖,不停跟自己說這只是演戲,雖然有保暖燈,可是還是會覺得很冷!」此外,以劇中「紅鼻子醫生」概念所拍攝的微電影「Endless Love」再傳喜訊,於2020年「紐約冬季國際電影節」百部短片脫穎而出,獲選為公開播映的7部佳作之一。《天堂的微笑》劇情藏滿洋蔥,上週林予晞在修杰楷安排下,完成尋找螢火蟲的夢想,她雙眼看不清楚,以為所見的一大片綠點點就是螢火蟲,但其實是弟弟涂善存(飾 趙承信)拉著綠色燈泡製造出的效果,姊弟情深讓網友為之動容,看完後立刻湧入官方臉書粉絲團留言:「看到綠點後我就哭了…太感動」、「真的每集都很感動,弟弟很暖」,涂善存也親自現身回覆:「姊的笑容就已經是獎勵了!」林予晞劇中被送醫剖腹產,躺在手術台上,再度勾起她現實中曾經動甲狀腺手術的回憶,她說:「之前我也有手術過,差不多就是這種感覺,不過我是甲狀腺動手術,那是很有步驟的慢慢來,可是這個(剖腹)是緊急狀況,真的好真實、好恐怖。」拍攝空檔唐振剛上前關心,林予晞說:「我現在手腳都超冰的,你(唐振剛)摸摸看,很緊張,我躺上來就一直抖。」除了緊張,同時也擔心自己素顏入鏡不好看,唐振剛嘴甜:「不會,看起來更正。」嘴甜讓林予晞瞬間舒緩緊繃情緒,她妙回:「喔?那我以後就都素顏上陣好了啊!」由於當天在場人員都是專業的醫生與護理師,唐振剛目睹全程後大讚:「這邊都是真的醫療團隊,他們動作超流暢,畫面上看起來超厲害。」《天堂的微笑》微電影「Endless Love」紅遍全世界,先是分別入圍了「洛杉磯國際影展」以及「北歐國際影展」短片單元,緊接著2020年「紐約冬季國際電影節」100部參賽紀錄片,主辦單位從中挑出7部佳作公開播映,「Endless Love」也光榮入選,預計將於2月29日舉行頒獎典禮。本週片尾彩蛋嘉賓為陳庭妮,她化身《俏摩女搶頭婚》女主角「元菲」登場,角色設定是酒醉狀態,吐得唐振剛滿身都是穢物,她笑說:「很不好意思,因為真的是第一次遇到他,然後就要把他吐得渾身都是八寶粥,但是他非常大方說『妳就吐吧沒關係』,所以拍攝滿順利的,沒有NG太多次。」


zjnojj815137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為世新大學副校長本月初,在世新大學的一場跨藝展演活動中,觀賞多位音樂家、視覺創作者與新媒體藝術家們動態組合的藝文饗宴,感受到場內多元層次藝術工具與創意對話的流動。觸發了個人長年觀察,如何經由多人的跨領域智慧與技能,共同營造許多亮麗個人成就與生命精彩的記趣;相對的,面對知識經濟與科技下放的時代,如何充分利用既有專長與興趣,追求多重職業與多元人生,將是本文嘗試探討的議題。在後工業的資訊社會年代,服務業將逐步替代生產業,以知識加工和訊息服務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建構多職場的趨勢。也因為服務業具有不恆常、客製化與多元化的特質,造成其行業供需之間的交融,可游離在其專業能力、時間成本、觀念溝通與資訊服務的對價關係。對照當下的職場,在專業流動與人際能力的需求中,自然比起傳統工業社會更需跨領域的能力與條件。紐約時報專欄作家Marci Alboher撰寫的「多重職業」一書中提及,斜槓效應型(the slash effect)人才,將成為社會的常態,諸如律師兼簽約作家、攝影與旅行達人;導員兼製片人與新媒體專家;雜誌主編兼投資人與部落客;知識管理兼市場行銷與購物專家,這些具有跨領域專業的人,確實令人羨慕與佩服。上述的斜槓或π型人才特質,通常來自許多淵源。其發展脈絡包括個人的人格特質、家庭因素、生存需求、衣帛相傳、興趣嗜好與工作際遇等背景,造就自我衍生多元的能力。無論是基於主客觀環境所造成,營造創收或生活樂趣結合的際遇,經常為自己帶來職涯延伸的邊際效應。換言之,斜槓與π型人才相近,係指至少擁有兩種專業技能的人,這類人才較典型的是,經常是懂得如何領導、跨界專業,以及具溝通特質的複合型人才;或是擁有具專業軟硬知識的雙向能力,且兼具特殊技能以及創造與創意等兩造取向能力的優勢者。科技的宿命與產業的革命,讓媒體產業從縱向分流到橫向合流,自然形成跨媒體、跨產業、跨載具與跨域化的思維,更促成了融媒體、自媒體、串媒體、跨媒體、互動媒體、社群媒體等多元平臺新媒體模式的出現。正因這些跨媒體平台的形成係出自於主流媒體轉化的新媒體、跨媒材融合的新媒體、多網內容互聯的新媒體、終端機具與內容結合的新媒體,以及以原生社群互動取向的新媒體,讓媒體產業鏈結構中,具跨專業能力的人才漸受歡迎。就以新聞媒體的業態為例,下列諸多現象的發展,將印證跨領域人才將成為必然發展。包括新聞採訪必須加入網路搜尋;人工智慧的發文與數據驅動新聞逐漸風行;新聞推播、‎網路直播與手機新聞需納入新聞室機制;線性與非線與即時共享中央廚房新聞成為常態;訊息聚合與超鏈結綑綁新聞平台流程;主選單選擇新聞需與關鍵字句的編輯結合等。可以推論,新媒體產業對新聞從業者的跨專業能力,已經為媒體行業的核心能力下了革命性的新註解。不言可喻的是,新媒體情境下的媒體從業人員必須具備幾項核心能力,包括融媒體創製與市場預測相關管理能力,以作為生產鏈與價值鏈的前置需求;營造串聯跨領域與跨專業知識能力,替代專題產製需求的考驗;融入線性與非線性素材梳理能力,提升產製效能;須具有洞悉新消費行為測量能力,回應動態配置的需求;強化善用新媒體軟體工具設計能力,以適應多網融合與雲產業介接環境;貼近創新設計與感動敘事的能力,尋求目標受眾的共鳴度;以及具備AI搜尋、歸納、分析、管理與詮釋能力,能與閱聽人比廣度、速度與深度的影響力。無論是跨專業思維或是跨領域人力的結構改變,從數位匯流的工作流程與訊息呈現的產業情境,媒體行業需思考為內部物理與化學變化的準備。終究,須讓人力主體回歸創新的思維與共識,才能達成產業深度整合的綜效。「科技通才與知識專才」曾經是大學新聞與傳播相關學院師生互勉的目標。近十年來,媒體產業受到傳播科技的衝擊與消費行為的情境大幅改變,讓媒體從業者的跨能力認知,多少產生了結構改變。正確的理念與態度是,當自我智慧足夠時奧妙的事物就變成為平凡,也深信更多跨界知識的累積,當有助於媒體對外在諸多變化更具可塑性順著此一理念,更需用見多識廣以知其變且適應其變。本文所探討斜槓與π型媒體人才的核心需求,其意理將不難理解。更多論壇文章 金馬獎的未來 吹起了「紀政」風 黃偉哲也得面對換黨執政的壓力 若「棄姚保柯」 民進黨議員選情恐崩盤 拯救我們從無趣的人生中逃脫 美國的民族主義及種族歧視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zjnojj815137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